『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版)》指出: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离心现象。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教材简介』
圆周运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的第二单元。
『考纲解读』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规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为Ⅰ级要求,“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Ⅱ级要求。圆周运动与天体的运动、电场、磁场以及选考内容(原子物理)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高考的重点考点。分析2007年至今的5年新课程理综物理高考全国卷可知,它是新课程理综物理高考的必考考点。
『复习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于该单元,我校本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计划如下(三课时):
第一课时:圆周运动中的运动学问题;
第二课时: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一)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第三课时: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把圆周运动的运动学规律拓展熟练应用于生活实践,综合解决运动问题。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整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圆周运动实例的简化,初步学会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维方法。
3、掌握圆周运动与其它运动合成的复杂运动的分析方法
4、会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性处理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合作与交流精神。
2、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善于将抽象的物理规律和生活实践相联系,树立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及其在运动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应用匀速圆周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手段』 情景展示、自主归纳、点拨启疑、拓展应用。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 自制圆盘
情景引入
『教学设计』
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匀速圆周运动
『教学流程』
一、课题引入
2011年11月1日是一个全世界瞩目的日子!(视频展示)神州八号顺利发射,并于11月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开启了新的纪元。神州八号在于天宫一号对接前,经5次变轨进入330km的近圆轨道。神州八号在近圆轨道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匀速圆周运动。
二、新课教学
(一)、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复习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其关系
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PPT显示)
线速度 单位: m/s 方向沿圆弧的切线方向
角速度 单位: rad/s 周期(T) 单位: S
转速(n) 单位: r/s 或r/min 频率(f) 单位:HZ
单位:m/s2 方向:指向圆心
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PPT显示)
(二)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征
三、匀速圆周运动(PPT显示)
定义:物体作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匀速圆周运动。
特点: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角速度不变。
(三)、对概念和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请判断下列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PPT显示)
A 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
B 匀速圆周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
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的时间里转过的角度相等
E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线速度一定是时,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F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半径成反比
(四)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建立传动装置模型,掌握传动装置中的圆运动规律和方法。
四、匀速圆周运动中的运动学问题
问题1:传动装置的圆周运动中:同轴共转速,同缘等线速(PPT显示)
如图,Ⅰ是半径为 的大齿轮,Ⅱ是半径为 的小齿轮,Ⅲ是半径为 的后轮。假设Ⅰ的转速为n,小齿轮转动的角速度多大?后轮边缘绕轴转动的线速度多大?(PPT显示)
(五)、从实际出发(火星冲日视频)建立圆周运动中的相距最远和相距最近模型,并归纳此类问题处理的方法。
问题2:匀速圆周运动中相距最近和最远问题:寻找周期、角度、时间之间的关联,注意多值性。(PPT显示)
如图,在太阳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火星、地球两行星可认为在同一平面内绕太阳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周期之比T地: T火=1:2。试分析从图示位置开始,经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近,经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PPT显示)
(六)从自行车车轮的运动中提炼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模型,归纳处理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
问题3:圆周运动与其他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PPT显示)
问题1中,若已知自行车匀速前进时后轮边缘绕轴的线速度大小为v,求(1)自行车前进的速度。(2)后轮边缘上A、B、C三点的对地速度。(PPT显示)
(七)小结:由学生谈收获、体会和困惑。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