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场地器材短缺应对策略
作者: 赵启良
一、优化课程
学校的学年、学期教学计划在制定过程中,除了考虑课程标准外,同时还应考虑本校体育设施的现状,应将相同教材的授课班级、年级分散排开,避免发生教学过程中的场地器材冲突等问题。
二、一材多用
一堂课多个练习就需要多种器材,多种器材布置在一个小范围的场地中,不但不安全而且不利于学生练习,这就需要一种器材多种用途。例如我们在上实心球新授课时,可以利用实心球的滚地原理,创编竞速抢垒游戏,提高兴趣;上跳远课时,垫子就既能作滚翻又能充当“沙坑”。在教学中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
三、自主研发
在学校生活中,处处是场地、处处是器材,关键就在我们有没有发掘,有没有研发。如我们可以利用废弃矿泉水瓶回收再利用,制作标志物;利用铁片制作篮球车,防止篮球堆积造成变形;利用小铁片与塑料片等可以制作场地推水器等等。
四、集中使用
中小学在设置场地器材时应本着集中的原则,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有安全感而且教师容易把握课堂。例如,我们在教乒乓球课时,学校所拥有的乒乓球台不能满足上课需要时,我们可以自主创新,利用两个矿泉水瓶连在一起而开发坐地式乒乓球教学,让学生坐在地上也能上乒乓球课,寓乐于教。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垫子代替沙坑上跳远课,不但解决沙坑少的问题,而且能使场地集中。
五、加强管理
据调查,很多中小学对场地器材的管理存在诸多漏洞,由于管理不善造成了场地器材损坏、丢失等问题,所以要完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要设置专门的场地器材管理员,有专门的存放室,并做好借还登记,损耗登记等一系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