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刚
一、提倡自备小件器材。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备体育课中的小件器材。如跳绳,可以自行购买,也可以用废旧物品自制,培养学生动手习惯。不仅短跳绳如此,沙包、橡皮筋、羽毛球、乒乓球等小件器材的准备也是如此。
二、提倡合理自制器材。将废旧的物品经过改装和加工,自制成简易的体育器材,既减轻了学校的开支,又丰富了学生活动器材。如废旧的足、篮、排球,里面填充沙子、废布等物品,简单缝合,便成了课堂上的实心球;将断裂的体操棒做成接力棒。但要注意在自制时要选择一些安全系数较高的自制器材。
三、提倡合理使用器材。要针对器材的不同质地和特性进行科学保养、维修和合理使用,尽可能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是应对器材短缺的有效办法。如课前,器材要先检查再摆放;课后,要组织学生及时地送还到保管室;定期清洗、保养、维修器材,建立一套以常规管理为主的制度,保障器材的正常使用。
四、提倡坚持一物多用。在教学中,坚持一物多用的原则,可以提高器材使用率和新鲜感。如将手帕运用到教学中,跑步练习时,可以将手帕贴在胸前,让学生体会快跑与慢跑的感觉;将手帕连接起来可以作为终点线,体会冲刺的感觉;还可以作为接力棒或标志物进行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