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 无限智慧
作者: 庞德豪
在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设施普遍存在不足与缺乏的状况下,学校管理者和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智慧,灵活应变地实施有效教学。
因地制宜,拓展空间。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从安全角度出发灵活设置教学场地和拓展教学空间。例如,投掷项目的场地和沙池混合设置在一起,只要教学时错开使用就可以有效节省空间;利用墙壁进行篮球的“传、投、运”教学可弥补空间不足;见缝插针在一些角落地方可设置一些占据空间较小的器械,如立定摸高器、攀杆等。
因人制宜,巧妙安排。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班级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策略在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中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如在选项练习时,可适当进行活动场地的调配,把半块篮球场通过拉小彩旗线的方式作为网线,弥补羽毛球场地不足,调动了更多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因材制宜,合理开发。教学中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场地体育器材的多功能性,做到“一物多用”、“一场多用”、“变废为宝”,这些不但可以解决器材短缺和改善教学,而且可以开发师生创造能力;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场地器材,例如木球运动就是一项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可以在一些不平整的土地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