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体育考生短周期训练方法探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校95--97年报考体育专业的考生20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6人,年龄均为18—21岁。
(二)研究方法
对报考体育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分析、测试、记录;对所采用的训练方法进行检验、跟踪、校正、总结;对学生训练前后的成绩进行统计、对照、分析和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由于大多数考生在高三学年初才决定报考体育专业,可训练的时间从选定专业至考试只有七个月。而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体育基础知识和身体素质都较差,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多数学生文化课成绩差,对报考体育专业报着试试看的心理。因此,首先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确立目标,同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短周期训练计划。
我把高三学年9月份开学至来年4月份体育加考这一段时间作为一个训练周期,具体安排为:9月—10月冬训前期;11月--3月冬训期;3月—4月考试期。
1、冬训前期。
冬训前期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是:(1)测试出队员各项素质的原始成绩,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2)提高基础耐力水平,增加有氧代谢储备,掌握相关运动技术的基本动作。(3)学习和掌握各专项技术,提高必要的各专项素质。
这一阶段的训练手段主要采用以周为单位的循环训练法(训练安排见表一)。
表一:训练周计划
星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内容
|
(1)各种跑
(2)反复跑
|
五公里越野跑(不计时)
|
各专项素质训练
|
力量、弹跳训练
|
上下坡路
|
五公里越野跑(计时)
|
强度
|
小
|
中
|
大
|
中
|
大
|
中
|
通过冬训前期训练,为进入系统的综合训练,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及专项训练打好基础。
2、冬训期。
这一时期的训练目的是:(1)提高基础耐力。(2)提高运动速度。(3)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这一阶段的训练时间最长,运动量最大,也是提高各项运动成绩的关键时期。我主要采用了两种训练手段。
(1)上下坡跑是提高耐力和短跑成绩的有效手段。从上下坡跑的技术动作分析来看,上坡跑由于向前阻力较大,跑时队员上体必须有意识向前倾,同时加大手臂的摆动,有用力向后拉东西的摆臂感觉;腿的动作必须高抬向前放,同时前脚掌有用力趴地动作才能获得向前的速度,这样既训练了队员的速度又练就了后蹬力量。下坡跑,由于获得向前的初速度较大,跑时队员必须加快两腿及两手的摆动,同时髋关节放松,保持身体平衡才能获得向前的最快速度,这对提高频率,发展速度是积极有效的。具体训练要求采用:距离约300米,根据队员情况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跑完(下坡跑,男最快42秒,女50秒,上坡跑,男50秒,女58秒)上下坡间隔2min往返为一组每组间隔5min,练习六组,要求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完不成任务者作课后耐力练习。
(2)以杠铃、垫子及各种跑跳练习为主的综合训练是提高爆发力的有效途径。
爆发力包括速度、力量、弹跳爆发力,这些不同形式的爆发力,都是通过人体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力量使人体位移、腾起、屈伸等运动形式表现的。爆发力是掌握技术、提高成绩的主要要素。其训练方法主要采用变换练习法和循环练习法把队员分组,分别以杠铃、垫子及跑跳等内容练习,到时轮换。
杠铃训练要求:40公斤高翻杠铃,抓举或挺举3×15;肩负50公斤杠铃,30秒记时深蹲起3×15;肩负30公斤杠铃25秒记时半蹲跳3×15;向上推举25公斤杠铃20秒计时,两腿交换跳3×20。
垫子训练要求:快速卧推15公斤杠铃3×15;仰卧起两头起3×20;仰卧传实心球3×20;俯卧腰背练习3×15。
跑跳的训练要求:蹲踞式起跑3×30M;拉轮胎计时跑2×100,1×200M;蛙跳3×50M;单腿交换跳3×30M。
以上训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另外根据队员的生理负荷反映,作必要的个别或阶段性调整,在训练中,注意掌握好适宜的运动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小到大,形成增大、适应、再增大、再适应的过程。逐渐提高和养成队员对大负荷甚至极限负荷的承受能力。
3、考试期。
这一阶段训练的时间为一个月,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队员体能、精神状态、身体素质、基础能力、速度、力量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详见表二)。在这一阶段中,既要保持考试时所需要的强度,又要消除前阶段训练时队员机体所产生的疲劳。其主任务是:(1)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训练必须严格地区别对待;(2)严格控制队员的强度要求,避免过度疲劳;(3)通过考前训练,调整队员竞技状态;(4)使队员掌握一套合理而适度的准备活动,既能做好体力准备,又能防止体力消耗。本阶段主要采用的方法是:(1)和队员一起制定个人的周期训练计划,使队员做到心中有数。(2)每次训练按加试顺序逐项练习,并指定每项练习中的一次为打分测试,要求队员在本次测试中发挥出最好水平。(3)每次训练课结束,教师监督队员做好放松活动再休息,并要求他们及时换上干净衣服。(4)按加试要求每周测试一次考试内容。(5)每周训练完后和队员一起制定下周的训练内容。(6)注意饮食及思想调节。到第三周训练结束,第四周开始每两天训练一次,内容着重以考试为主,并制定出确切的个人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所用的时间及具体内容。同时做好充分的迎考心理准备。
短周期训练的特点是:(1)冬训前期和冬训期加快训练节奏,以耐力训练为基础,以速度、力量为中心,全面提高各项身体素质。考试期加大专项训练比重。(2)训练中以质量为主,数量为辅,体现出明显的节奏,保证了系统训练。(3)建立和发展放松技巧,把训练和恢复原则贯穿于训练的始终,使队员既能坚持大运动量训练,又能达到及时恢复。(4)建立和保持教前适当的准备活动使队员况技状态出现得快,保持时间较长。
短周期训练方法的实施效果显著,实现了预定的目标。
通过三个阶段的短周期训练及施以切实可行的训练手段,我校95—97级体育类考生成绩较好(见表二)。在20名考生中95年6名考生有3名上线,96年10名考生有7名上线,97年4名考生有2名上线。使部分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实现了他们的愿望。分别考入了成都体院,云南师大体育学院及蒙自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
表二:九六年部分考生训练前和训练中成绩及考试对照表
|
100M(秒)
|
800M(秒)
|
铅球(M)
|
立定跳远(M)
|
四项得分(60分)
|
杨芳(女)
|
前
|
15.60
|
3.16
|
7.40
|
2.09
|
37.55
|
中
|
14.86
|
3.09
|
7.65
|
2.14
|
42.78
|
后
|
14.30
|
2.50
|
8.60
|
2.24
|
48.66
|
陈飞(女)
|
前
|
16.90
|
3.22
|
6.16
|
2.01
|
30.47
|
中
|
15.60
|
3.14
|
6.70
|
2.02
|
35.64
|
后
|
15.00
|
3.08
|
6.40
|
2.09
|
37.88
|
赵周明(男)
|
前
|
13.70
|
2.42
|
8.26
|
2.51
|
37.58
|
中
|
12.80
|
2.42
|
9.70
|
2.57
|
38.40
|
后
|
12.40
|
2.28
|
10.00
|
2.81
|
45.76
|
李春海(男)
|
前
|
13.50
|
2.49
|
9.10
|
2.58
|
32.33
|
中
|
12.70
|
3.02
|
8.80
|
2.35
|
31.19
|
后
|
12.70
|
2.31
|
9.20
|
2.68
|
40.23
|
白云(男)
|
前
|
13.50
|
2.34
|
9.72
|
2.68
|
37.78
|
中
|
12.30
|
2.36
|
10.10
|
2.68
|
44.20
|
后
|
12.60
|
2.24
|
9.40
|
2.77
|
44.15
|
三、小结与建议
1、作为负责体育类考生训练工作的体育教师应有明确的责任感及敬业爱业精神,言传身教,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训练中,教师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使他们自始至终把自己当作训练的主人,把第一次的努力和战胜自我与将要实现的目标联系起来,吃苦耐劳,坚定信心。
2、教师应了解学生,结合实际,认真制定训练计划,并不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修订计划,并使计划得以实施且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训练内容的安排顺序,一般应按照打基础,抓素质、技术,促发展,提高成绩这样四个训练步骤来抓。
3、短周期训练的方法宜根据统一要求和区别对待的原则,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和疲劳感,使学生的神经系统始终处于较适宜的兴奋度。
4、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和信任感,能够及时地把自己的感觉与体验与教师进行交流,避免教师在训练中出现盲点。
5、建议报考体育专业的考生应从高一就选定目标以尽早接受训练,以便更好地处理好文化课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并希望有关部门从训练经费、训练条件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