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项目】高中英语新课标必修2 Unit 5 The Band That Wasn’t 阅读课
作者:学科专家 发布时间:2011-07-07
案例名称:高中英语新课标必修2 Unit 5 The Band That Wasn’t 阅读课
|
科目:英语
|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
课时:1课时
|
提供者:陈愚
|
单位: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音乐”和“音乐类型”,本堂课要处理的是主篇课文The Band That Wasn’t。 课文是围绕门基乐队的形成和成长历程展开的。音乐是生命永远的主题,并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化形式,通过对西文流行乐中常见的乐队形式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的音乐文化,提高对西方文化的兴趣。门基乐队在中国并不为大数人所熟悉,但他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及“从平民到明星”的过程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并引发学生对“明星梦”的反思。
|
二、教学目标
|
1.本堂课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与音乐和音乐类型话题相关的知识,认识与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通过跳读,略读的阅读技巧找到文章有用信息,并能从篇章层面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设置该课需完成的主要任务:以小组为单元,组成一个乐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乐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并运用相关信息描述小组乐队的组成及发展计划。在此过程中结合动力优势组织模式,即保证了组内合作,又用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
3.提高学生对西方音乐和文化的感知和兴趣,了解一个乐队形成和发展要经历的艰辛,引发学生对“明星梦”的反思。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要求其准确把握长难句的意思有一定难度,但通过跳读,略读等阅读方式获得文章一些信息的能力还是可以训练的,并且让学生通过文章信息组成自己梦想的乐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阅读的功能,即阅读中获取的信息是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的。学生非常喜欢西方流行音乐及乐队这种形式,所以在情感准备上也能做到十分充足,而他们一直以来对乐队辉煌和时尚的认识也可以通过这次阅读有更深的了解,使他们知道年轻人追逐音乐梦想也是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智慧的努力的。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本课题设计主要采用了任务型教学和本校的国家教学研究课题提倡的动力优势教学组织模式。在课前提出整堂课要完成的一个中心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动力,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动力优势教学组织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竞赛,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和内驱力。最后的展示任务可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所长,让学生在写和说两方面得到充分发挥的锻炼和展示。
|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锻炼跳读,略读的阅读技巧获取文章重要信息,并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和简单句的意思。
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技巧从篇章层面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获取文章的有用信息重新组织使其为我所用。
|
六、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课前设计学案
|
根据学案做好课前准备,了解不同音乐类型,世界上知名的乐队,组成乐队的基本要求,确定小组乐队的成员和分工。
|
使学生课前做好充足准备
|
介绍不同音乐类型,播放音乐
|
听音乐并猜出音乐类型
|
让学生对音乐类型有更生动的认知
|
检查课前预习的效果
|
根据学案讲出乐队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
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预测
|
组织学生阅读,完成阅读任务1
|
阅读全文找出每段的中心大意
|
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认知
|
组织小组竞赛,检查学生对文章细节的了解
|
分段阅读文章,完成学案上根据每段设计的不同阅读任务。
|
使学生捕捉文章有用信息,并通过上下文认知基本词汇。
|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介绍自己的乐队。教师要求以海报的形式展示.
|
小组合作设计海报,介绍小组乐队的名称,音乐类型,成员,成长经历,发展规划等。最后由一名组员上台根据海报介绍自己的乐队。
|
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阅读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锻炼写和说两方面的能力。
|
七、教学评价设计
|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下面的表格,以评估自己对本单元的学习表现。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学生自评
|
小组互评
|
单元主题
|
音乐及不同类型
|
A 兴趣增加,想要进一步了解。
B 一直有兴趣,有一些了解
C 没兴趣,很少了解
|
|
阅读理解能力
|
The Band That Wasn’t
|
A 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B 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
C 对课文不是很了解
|
|
词汇掌握水平
|
本课文的生词和短语
|
A 完全掌握
B 不会运用但认识
C 不认识也不理解
|
|
口语表达能力
|
我___关于音乐的讨论
|
A 喜欢并胜任
B 喜欢但不是很善长
C 不喜欢也不会
|
|
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
课堂任务完成情况
|
A 成功完成
B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C 不能完成
|
|
合作意识与参与意识
|
小组合作情况
|
A 有趣并顺利完成
B 有点困难,仍需改进
C 非常困难,不想继续
|
|
|
八、板书设计
|
The Band That Wasn’t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Rock and Roll, …
To form a band:
---How does a band start?
---Why do people form a band?
---How does a band develop itself?
---How do people form a band?
▲ pretend ▲ attach importance to ▲ the first step to fame
▲ in cash ▲ make records ▲ rely on
▲ or so ▲ break up
|
九.教学反思
|
本堂课的设计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生对本单元的话题本身就很有兴趣,大多数同学对组织一个自己的乐队很有兴致,并对课文中要介绍的乐队充满了好奇。结合课前的充分预习和准备,学生的情感因素被充分调动和运用,为这堂课的活跃气氛做了很好的铺垫。小组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时都保持较以往更高的专注和认真度,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方面做得较好。学生也能通过上下文和教师创设的情境了解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和短语的意思,并能获取文中的一些基本信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身经历产生了一定的共鸣,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有了很大的帮助。最让我满意的是学生在创作海报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所长,海报内容丰富,且设计的很有个性,很漂亮。个别同学的口头介绍也很流利,很自信。不足之处也有:1. 由于任务安排多,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思考和沉淀课文所学的一些词汇和知识。 2. 海报设计占据学生大部分时间,海报内容的语言部分还可以更进一步。 3. 基础相当薄弱的同学难以跟上课堂进度,需向其他学生求助。通过学生课后的反应我了解到这样的课堂形式很受学生欢迎,但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能引起他们这样的兴趣,对这些学生熟悉对感兴趣的话题,以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去了解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听课老师也给出了非常中肯和实用的建议,比如海报部分,老师可以给出一个海报的范例,包括海报的格式,主要内容和相关的表达,有效的输入可以激发学生更丰富的产出,也会使本课的课堂更出彩,教学效果更明显。
|
|
|
|
|
|
原文链接:
http://2011.zhejiang.teacher.com.cn/GuoPeiAdmin/TrainingActivity/TrainingActivityStudentView.aspx?TrainingActivityStudentID=2695&cfName=201106212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