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作者:萍乡市湘东区麻山学校 周圣兰 来源:2011江西国培 发布时间:2011-09-01
爱因斯坦曾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笔者认为,爱因斯坦这番话明确地说明了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增进人的智慧,也就是说,教育是一个生成智慧的过程。
在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在引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之后,在同学们的期待中做了下面的实验:在球形管里装入氯化钙干燥剂,导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二氧化碳的流速,吹出肥皂泡。当肥皂泡吹到一定大时,轻轻摆动导管,让肥皂泡脱离管口。实验现象非常明显:肥皂泡下降。同学们欢呼雀跃,都希望自己能亲手实验。我顺势抛出了问题:“此实验说明了什么?”小芳说:“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学们都同意吗?”(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同意,这时贺佳高高举起了手。)贺佳说:“我觉得这个实验无法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和同学们听了都感到非常意外。我立即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我认为氢气流吹肥皂泡,肥皂泡上升,能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在第三单元,拓展课题的学习中我们做过‘氢气流吹肥皂泡’这个实验)可是肥皂泡下降却不能证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要考虑到肥皂泡的自重,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吹的肥皂泡也有可能下降。”(好家伙,说得多有道理呀!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立即意识到这是难得的教学机遇“贺佳说得是否有道理呢?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后意见达成一致,不约而同地给予贺佳最热烈的、赞同的掌声!)“看来老师在物理知识方面还有盲点,老师也不是万能的,感谢你提出了那么好的见解,使我们共同进步!”(课堂上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六年多了,但至今想起来仍历历在目。我们教师尽管闻道在先,但终究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何况时代发展至今日,学生从多种渠道接受着信息,发展中各有所长,教师也需要想学生学习,,从学生中汲取智慧,以生为师,实现教学相长。像这样让学生发表意见而耽误一点时间不值吗?学生们不惟书、不惟师的批判精神正是他们的闪光之处,值得欣赏,值得提倡。
虽然,课堂上学生突然提问会影响老师的讲解思路,更冲击了教师的“权威”地位,但由此可能获得的教育机遇是无价的,可能捕捉到学生创新的“火花”,对老师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意义深远的!因为学生提问表明他们在动脑、在用心、在思考,这才算真正的学习。教师鼓励他说下去,并勇敢的向学生承认自己的不足,让学生看见老师的坦诚,并以此为榜样。这样会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样宽松的教学氛围里,很容易发现“教”“学”契机。
有人说过“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我们要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预设成功的课堂,但我们更要用发展和创新的眼光去生成精彩的课堂。教师的教学机智不在于怎么诱发学生找到所谓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在可如何通过对“生成”的诱发,机敏地捕捉到能够引发学生上思考、争辩、探讨的信息,将学生课堂上表现的“突发奇想”、“与众不同”等引向对已有经验的利用,引向对新问题出现的促进和对新知识的渴求,使学生获取一个更为充分更为丰富的知识历程,获得更多的体验与感受,不断地让学生获得“豁然开朗”、“原来如此”、“真有意思”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