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材分析----耐久跑
成都市武侯实验小学\唐钢
摘自:《成都市武侯实验小学网》
一.教材情况:
1.地位:
本教材对学生心肺系统机能的锻炼具有其它教材不可比拟的作用,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乃至责任感、耐挫力的培养也是积极的。同时,耐久跑已成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一项主要内容,因此我们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对学生自我锻炼特别是锻炼方法手段及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从而启发学生逐渐养成自觉锻炼、自主锻炼的良好意识与习惯,启蒙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特点:
耐久跑是一种运动强度不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它对场地器材没有过高的要求,且技术简单,它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也是最容易掌握和开展、终生都可参与的群众性健身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其单调和枯燥予以高度重视的项目。
3、作用:
耐久跑是获得和保持健康的基本途径,是发展健康性体能最简便的方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发展耐久能力、塑造健美体形和增强意志品质。是培养“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
二.总体目标:
学会并掌握基本的耐久跑动作与方法,发展耐力素质与奔跑能力,提高心肺系统的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激励学生自我锻炼与自我健身意识的形成。
三.分阶段目标:
水平一:初步掌握耐久跑的基本动作与方法,发展奔跑能力。
水平二:学会掌握速度节奏、合理分配体力的要领,了解耐久跑的有关卫生知识,提高奔跑速度。
水平三:不断提高跑速,了解耐久跑的有关知识,初步形成自我锻炼与自我健身意识。
四.学情分析及重难点:
水平一: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比较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运动动作.他们喜欢模仿,好奇心强,活泼好动。
重点: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难点:让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学习、战胜“极点”。
水平二:学生正处在长身体时期,身体尚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
重点:学生对耐久跑节奏的控制和体力的合理分配。
难点:跑的自然、轻快、持久,相互鼓励不掉队。
水平三:学生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利用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容易兴奋、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等性格激发他们对上体育课的兴趣,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重点:掌握耐久跑的呼吸方法。
难点:克服耐久跑产生的疲劳。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培养学生刻苦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注意激法和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在学时分配上要有所侧重。
3.教师应在采取练习内容、辅助练习手段上多下功夫。
4.要特别注意教会学生呼吸与步频动作协调配合的能力。
5.在教学上,尽量采取情景教学,才用多种练习方法,让学生在锻炼中体会到快乐。
六.安全问题:
首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更应高度重视。在组织耐久跑活动时做出恰当的安排,对临时出现的伤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进行处理。
在运用队列方式进行集体跑时,注意适当加大队伍的间隔和距离,防止注意力分散时由于个体学生的原因造成连环摔倒。
在较热的天气进行活动时,适当控制运动负荷,注意个别学生的低血糖现象和防止身体过热造成的中暑现象。
在较冷天气进行活动时,对手等热量传递较慢的部位适当的进行保护,或在运动前和运动中采取一定的措施适当加强这些身体部位的练习,防止暴露时间过长形成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