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公德教育
作者:王志强 来源:体育教学 发布时间:2011-10-19
教学场景一
一节篮球运球课结束前五分钟,教师鸣哨收还篮球,大多数学生都依次将篮球放入球筐,并站到队列中,在场地边依然“躺着”五个篮球而无人理睬,教师看到后却没有引导学生去收回。在点评时,教师先肯定了学生运球能力的提高,然后问了三个问题:①准备时是不是每人都从篮球筐里取出一个篮球?②归还器材时是不是每人都还回一个篮球?③地上没有收回的篮球是谁的?听完三个问题后,学生都明白了教师的意图,其中五个男生面带愧疚的表情将球放入球筐。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的合理使用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少数学生会经常无意识地“忽视”器材,缺少责任心。用的时候主动取用,不需要的时候随处乱扔。教师要引导学生爱护器材并参与管理器材,在引导的方法上不能是简单地呵斥或大声地说教,一旦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地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德和习惯。
教学场景二
一节体育课的课前五分钟,学生都提前到达课前指定的位置准备上课。教师突然发现三个男生在用力摇晃田径场边的一棵新栽的小树,赶紧鸣哨制止。教师走到他们身边询问了大致情况后,“这棵树是属于谁的?”“学校的”“它有生命吗?”“有吧”“我看它死了”……“爱护公共财物是每个人的义务,也是一种公德,还要学会尊重每一个生命,哪怕是一棵小树。今天老师是帮助你们改正错误,针对这件事情都去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在放学前到我办公室说出或写出你的反思体会,现在准备去上课。”快到放学的时候,三个学生都表达了自己对错误的认识,其中两个学生都提到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会有这样大的危害性,原以为就是觉得好玩,怎么会和公德有关系,今天经过老师的教育后才知道小事情蕴藏着大道理。
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而体育老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体育锻炼,更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公德教育。在学校体育的活动中,体育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没有爱护公物,不仅要制止还要加以引导,例如爱护塑胶跑道、单双杠、篮球架、体育馆以及体育课使用的体育器材等公共设施,从而教育学生学会爱护社会中的公共财物。
教学场景三
在篮球传接球课的准备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头顶胯下传接球》游戏,在学生都明白游戏规则后,教师鸣哨开始游戏,学生们玩得兴高采烈,教师为了提高游戏的激烈程度,告诉学生第二次传球将进行小组竞赛,慢的两个小组会加练5个俯卧撑或者10个蹲起,游戏再次开始后,四个小组快速地传着篮球,在学生欢呼雀跃地庆祝胜利的同时,突然有个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有人作弊,陶××不遵守游戏规则,直接转身将球传给后面的同学,我们不同意加练俯卧撑。”“第二组也有人不遵守规则”“我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讲解”同学之间相互指责对方的不是。教师立即鸣哨集合,待班级安静后,教师用眼神严肃地环视了每个学生,说道:“首先表扬同学们都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游戏的竞争中积极为小组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是,有的同学忽视了游戏的规则,为了胜出而不遵守游戏规则。为什么要遵守游戏规则?那是确保游戏的公平性,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游戏,那么游戏还有什么价值?在体育课中我们需要遵守体育游戏的规则,在社会中要遵守社会的相关规则、法律、法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今天的游戏中可能有不少同学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希望好好反思,下次游戏的时候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其他的同学以此为鉴。”
自从这次违反游戏规则之后,不管是老师组织的游戏还是学生设计并操作的游戏效果都很好,学生都能认真参与游戏并严格遵守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是大家通过协商而共同制定的,在体育游戏中学生要有规则意识和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在体育游戏中享受按照共同的方式与大家一起制造的快乐。通过学生在体育课上对游戏规则的学习,进而在社会中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场景四
一次空竹课,在四个小组先自主学习后,教师分别请小组代表展示练习成果,其他同学来欣赏,在轮到第四组的一位学生展示时,其他组的学生有的和旁边的同学讲话,有的在抖自己的空竹,教师集中学生并对刚才的展示进行点评,“请王×同学说说刚才几位同学展示的优点”“……”“老师估计还有几个同学说不出别人展示的优点,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倾听,不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学会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如果你不去尊重别人,还希望别人尊重你吗?”
学会倾听是对他人劳动价值的尊重,不能因为体育实践课是在室外而不去倾听。从品德培养的意义上说,尊重应包括自我尊重和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尊重。自尊指人对自我价值与能力被他人与社会承认的需要,人要获得自尊,就要不断地调节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如果不懂得尊重他人、社会和自然,自尊就不能获得。
通过上面四个教学情景,我们看到,随着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公德培养。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可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锻炼效果,而忽视了对学生公德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