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艺展台:在儿童的语文中找一个角色
作者:刘须锦 发布者:学科专家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发布时间:2012-01-09
对语文,最美妙的感受,是把自己当做儿童。在儿童的语文中,乐此不疲地扮演着不重要却无法或缺的角色。
享受课后逗留
因为书的缘故,孩子们非常喜欢接近我。每天上课我都会手拿一两本书,腋下还夹着一两本书。有的与上课有关,有的与上课毫无瓜葛。课前我是不早到的,课后为了收拾一些书,学生们就会围过来,翻翻我的书,感兴趣就会问一两句,特感兴趣就偷偷地把书拿跑了,我也不看是哪位小鬼。
爱问的孩子,就会缠着我,让我讲课堂上还没讲完的故事:“郑和第七次远航怎么死的?课文为什么不重点写?贾岛真得骑驴撞到了韩愈?韩愈真得没生气和他研究诗词?”
有时候,个别孩子还缠着我,让我听他们的“高见”:“‘小兔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课文诗句),你讲得不对,其实老雕不是要吃小兔,是和小兔捉迷藏。小兔利用‘绿色的大伞’做掩护,时而跑出来,时而隐藏起来;老雕时而下落,时而高飞寻找。小猴等动物们是裁判、观众,看着他们表演,肯定‘开心得又蹦又跳’……”。他们说得高兴,我听着也高兴,然后,我会习惯地喊他们一声:“老师,你讲得比我好。”他们就满足地跑了。
崇尚幽灵课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意”。学生喜欢怎么上,我就怎么上。我喜欢怎么上,学生们就喜欢怎么学。有的老师听我的课,听“不懂”,课后问学生:“刘老师平时也这样上课?”学生们会告诉他:刘老师有时这样上,有时那样上,有时是读书课,有时是写字课,有时是故事课,有时是聊天课,有时还是电视课……我们把我们的语文课堂叫“幽灵”课堂。
我没有“我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的底气和大气,但我有和学生们一样喜欢语文的热气。学生们因为喜欢语文而喜欢我,我也因为喜欢语文而喜欢学生。课堂上我们总会变戏法般地进行语文学习,比如“五习课”,把课堂分为“预习、学习、练习、复习、研习”五个板块有序进行;“团队擂台课”,对学生能学、会学的知识,小组合作完成后进行擂台比武;“问题多多课”,学生深度读书后,看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最多;“语言思维课”,在课文中遴选出意蕴最丰的20个词语,进行段、篇说话训练……虽然这些课花样多多,但是课的宗旨却是唯一的:遵从学生“自主、自能、自傲”语文能力和品质的提升。
热衷读写微博
语文教学不回避潮流,“围脖”的热衷就是一种潮流。针对学生读写形式化、单调化的倾向,我把传统的“读书摘抄”和“写日记”整合为“读写围脖”。即每天摘抄阅读中的精华语句,不超过140字(140是微博字限),记录下一天生活的精粹心得。
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是“围脖”展示。起初,随机抽取3位同学诵读,然后师生点评,标准三条:“真心”,就是真心喜欢摘抄的语句;“真情”,就是写出真感情;“针对”就是写的内容有针对性,必须敢说话,敢说真话。对动真格的语文,学生是满心欢喜读写,也满心欢喜展示。读写围脖进行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于140字,经过集体商议改为240字(控制字数就是保鲜学生读写的欲望)。展示由当初的老师组织改为学生自组织,展示的时间由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改为4分钟。即便如此,要求展示的人太多,每周还要再挤出一节进行补充展示。
如今,“读写围脖”已经成了孩子们的“焦点访谈”,他们可以读写世界上的任何人、任何事,包括最最重要的人——自己。“读写围脖”成了他们思想和灵魂放飞的舞台,成了比语文还语文的、一天也不能停止的最爱。
玩转读书庄园
教室内的一面墙,每人配有一个专柜,当初是为了给学生减负,储藏学生个人的学习用品、杂物等,后来这个储藏柜成了学生个人垃圾站。同样,教室的图书柜也是如此,几本旧书,横七竖八地和教学用的三角板、量角器相互支撑,底下还潜伏着破损的扫把和簸箕。当我成了班级的主人,确切说,我成了班级的语文老师后,教室的图书柜成了我的专柜,齐整地放满了我的藏书。在书柜的面板上有我的读书座右铭,藏书目录,还有借阅友情提示。孩子们是有灵气的,在我的图书专柜建立第二天,有三位同学就把原有的“垃圾柜”变成了漂亮的书柜。他们除了模仿我的内容,还有时尚的卡通贴画,手绘的阅读招贴告示,“肚里”的书可谓“闺中典藏”。
相继,每个孩子的“垃圾柜”都“变脸”,成了教室亮丽的风景。每个孩子每天都成为风景最忠实的欣赏者,也是最文明的欣赏者。静静地站在别人的书柜前,轻轻地拿出一本别人心爱的图书,美美地读着一段段清新的文字。
过了一段时间,有几个孩子更换了图书,于是我也把我的藏书更换了一大批,孩子们也不约而同地更换着新的图书、新的柜面、新的招贴画……变换中,学生变得有气质了,玩耍时也喜欢夹着一本书飞奔了;教室变得有书香飞溢了,就像一个魔幻庄园,随时随地都有书从土地上探出个小脑袋。
走进儿童的语文,就是走进儿童的世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即使永远是一个配角,也是我幸福的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长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