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改进与创新
作者:浙江省安吉县杭垓小学教育集团 余文江 来源:浙江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发布时间:2012-02-09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电能从哪里来》的内容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手摇发电机的构造并将其与小电动机的构造作对比,知道发电机和电动机有着相似的构造,给小电动机通电使其转动与转动发电机使其产生电能其实是一个逆过程。
书本设计了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通过用手转动小电动机的转子,观察小灯泡有没有发光,从而判断电动机在被外力转动的过程中有没有发出电来。但是由于手转的速度有限,很容易判断出是由于发电量不够引起的,但是学生没有看到灯泡发光,会认为是根本没有发出电来。
第二个实验是引入了用来验证电流磁效应的电流检测器来检验微弱的电流,实验现象较为明显,但是学生操作要求高、难度大。诸如缠绕方向与指南针磁针静止时方向一致、为了避免电动机内的永磁体对指南针的干扰,电动机与指南针必须保持一定距离、连接导线的时候注意接触问题、转动电动机时不能晃动指南针等等要求。
第三个实验是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利用绕线的方式加快外力对电动机的转动速度。但由于操作难度大,老师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成功率就不高,而且实验现象瞬间即逝,往往是小灯泡闪了一下就灭了,甚至学生根本没有看到现象。
根据上述问题,本人设计了利用电动机与发电机联动的方式,用电池给电动机供电,让转动的电动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发电并用发出的电点亮发光二极管。
设计优点:
1. 电池可以持续供电使电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让二极管发光,这样现象持久,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现象。
2. 在仪器工作过程中,学生对其中的能量转化一目了然,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给电动机,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动能提供给发电机,发电机又将动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给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发出红光)。
3. 将对电压要求较高的小灯泡换成发光二极管,能有效的减少对发电机转速的要求。
通过对仪器工作时的观察,学生很容易理解电动机可以被用作发电机,它们有着相似的结构,并直观地看到了能量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