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学与课堂评价”第二次在线研讨案例
发布者:学科专家 来源:北京汇文中学刘薇 发布时间:2012-07-18
说“屏”教案
北京汇文中学 刘薇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钻研文本,才能真正了解文本的内容,获得情感体验,享受审美乐趣。而写作则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本课设计力求以读悟写,以读促写。在比较阅读中提高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在写作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说“屏”》不仅仅是一篇说明文,更是一篇美文。它的美蕴含在作者向我们展示的屏风文化中,而这种屏风文化的呈现又有赖于字里行间,作者融入屏风的个人情感体验和信手拈来的“雅词佳句”所形成的古典文化氛围。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悟文——体味情感,美读——读出情感,勤笔——写出情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学会在说明对象中融入个人情感体验,生动地说明事物。
|
教学背景分析
|
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说“屏》
教学背景分析:授课班级学生共41人,年龄集中在14周岁,好奇心强,喜欢生动、有趣的文章。经过一年多课本中说明文单元教学的训练,学生初步认识了说明文的特点,了解了说明顺序和常用的说明方法,并对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有一定认识。大多数学生对于屏风这种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器具不熟悉,并且很难产生兴趣。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厚,对生活的感悟不够深刻,所以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古典诗文感悟能力不高。《说“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第五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准确把握说明文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感悟说明技巧,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说“屏”》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不太讲究章法,也不注重介绍关于屏风的比较完整的知识。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以艺术家的独特眼光,凭借建筑家的深厚学养,为我们解读了“屏”这一经典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本文的说明方法已不再是难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以古曲、古画、古诗共同营造古典文化氛围,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编写百度百科的词条培养学生抓住说明对象特征,筛选信息的能力。在揣摩语言时,通过比较阅读,抓住关键词句,以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并结合学生生活体验感受屏风的诗意和韵味,提高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结合学生写作,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式:教师引导、比较阅读、学生写作
技术准备: PPT课件
|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训练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词条的能力
(3)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提高语言感悟力
(4)学会在说明对象中融入个人情感体验,生动地说明事物
⒉过程与方法:
比较阅读、教师引导、朗读、学生习作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屏风文化,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文化内涵的挖掘,培养审美情趣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1)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2)学会在说明对象中融入个人情感体验,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
教学阶段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置意图
|
技术应用
|
时间安排
|
一、导入
|
课前欣赏古筝演奏曲《汉宫秋月》
我们刚才欣赏了一首古色古香的曲子,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幅古画。
展示《韩熙载夜宴图》
这幅画是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的局部,这幅传世之作再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图景,其中多处出现屏。屏,因其古典、朦胧之美,在浩如烟海的诗词和绘画中总能找到它的身影。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曾用他珍爱的屏风寄托对好友元稹的赞美与想念之情。“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透过屏风我们能感受到萦绕在古代文人心中的雅致情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说“屏”》,看看陈从周笔下为我们呈现出怎样的屏风?
|
感受
|
通过古乐、古画、古诗营造古典文化氛围,为学生初识屏风打下铺垫。
|
PPT
|
3
|
二、
整体感知,筛选信息,词条写作。
|
检查预习,学生朗读课文
撰写词条,向百度百科投稿
经常上网的同学可能会知道,百度百科有一个词条检索功能。词条就是对各种事物、现象等概念的解释。今天,老师就交给你们一个任务,来为“屏”编一则词条。请你们先阅读课文,勾画出关于屏的知识性介绍,然后根据写作要求动笔写作。
词条写作要求:
(1)用词严谨,行文通顺。
(2)对屏进行客观说明,避免感性与主观叙述。
(3)尽量全面,避免重复性说明。
(4)字数200字左右。
请同学展示所写词条。
教师点评,注意学生的作品是否抓住知识性这一点,同时注意说明顺序。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指出不足,提示修改。
教师范例:屏,我们一般都称为屏风。它是一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器具。屏可以挡风,起分隔作用,分隔室内室外,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有书有画,是艺术点缀,又使空间上是流通的。古代画中常见室内置屏,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按屏的建造材料和华丽程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也显露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屏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场合不同,可以因地制宜。
请同学归纳词条介绍了屏风的哪几方面。
教师点评总结:词条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说明文,它用语简洁、客观,说明方法也比较单一。
|
1朗读课文,筛选信息,动笔写作
2、作品交流,互相点评,修改。
|
通过向百度百科投稿词条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事物的特点训练他们筛选信息的能力和简单说明文的写作能力
|
PPT
|
20
|
三、
比较阅读,揣摩语言,体味情感
|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词条中的屏与课文整体呈现的屏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词条对屏是客观性介绍,而课文中的屏则是充满作者情感的。
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赏析:
1、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2、作者怎样将小时候与屏有关的生活经历融入对屏的说明中。
3、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韵味。
此间结合分析情况,请学生对第一段有感情的朗读,体味作者情感。
示范赏析: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注意“忒”的读音,解释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对这个字不同的读音注释。
我读这篇课文对这句曲子特别有感觉,它让我联想到了欣赏昆曲《牡丹亭》时很喜欢的那几句唱词。
营造情境:
展示《牡丹亭》《游园惊梦》选段。
“锦屏人”能让我联想到从屏风后款款走出的那位青春少女杜丽娘,举手投足,顾盼多情,感叹春光易逝。读的时候心里就想,陈从周怎么就能由屏联想到这么美的句子呢?后来了解了陈从周的生平才知道,他能诗善文,尤爱昆曲和京剧。对那个时代的文人来说,诗文戏曲这种传统文化是最能够牵动他们无限情思,就像今天我们爱听周杰伦的歌一样,我们能从歌中寻找到情感的共鸣。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陈从周将这种对屏的美好感受通过诗文来传达。
展示陈从周简介。
总结: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我想现在大家脑海中留下的绝不仅仅是关于屏风的知识性介绍吧,我们通过陈从周的“说屏”更体味到风雅无穷,诗情满溢的屏风文化。
|
学生比较阅读
思考、回答
学生朗读课文
|
通过课文与词条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体味课文是如何在传播知识之外还表现屏风的文化内涵
|
PPT
|
15
|
四、
课外拓展
阅读
|
其实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经过发掘,都能找到它们的文化内涵。
请同学朗读这段文字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茶汤碧绿,香气清高,冲泡时,只见朵朵茶芽袅袅浮起,好比出水芙蓉,俏嫩可人。品一杯龙井茶,凭几临栏,缕缕茶香,真是“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西湖龙井)
看了这段介绍文字,再去喝这个龙井茶,你会联想到什么?
西湖的荷香、西子的美丽、美酒的香醇、书香的古朴。喝到的是风景,是文化。
|
学生朗读赏析
|
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学习在说明对象中融入个人情感体验
|
PPT
|
5
|
五、
归纳总结
|
总结:无论是《说“屏”》还是品茶,当作者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时,读者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我相信,学完了这一课,大家一定会了解,怎样让你的说明对象充满情趣。
|
|
|
|
2
|
六、
拓展写作
|
作业:向大家介绍你喜爱的一种小吃,请用富有情趣的文字写出这种小吃的文化韵味。字数200字左右
|
学生习作
|
将《说“屏”》中所展现的屏风文化拓展到学生日常生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并在写作训练中应用所学到的方法。
|
PPT
|
|
板书:
|
知识 文化
作用 生活情境
种类 屏 美好感受
设置 古典诗文
|
|
|
|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评价方式: 根据不同教学环节,学生倾听后互评。教师倾听、观察后总结点评,注重指导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
(1)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做到略读和精读相结合。通过略读把握文章大意,通过浏览从文中捕捉有用信息;通过精读能理解关键词句,揣摩语言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屏风的感受。
(2)写作:学生初步具备写简单说明文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和提示下,能将所学运用于写作,在说明一件物品时采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使之更富有情趣。
|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
说“屏”这篇课文我们很容易就事论事,就屏风说屏风,努力使文本对象迅速呈现。但是,我觉得目标上并不仅仅是我们就学“屏风”,而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生活认知难题,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文本中已经有的屏风艺术的问题,还要用它去解决屏风之外的东西,要回归生活。学生对屏风有距离感,也无法体会到屏风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我在上课之前播放古曲,并以古画和古诗中的屏共同营造一种古典文化氛围,让学生从开始就能沉浸在古典文化中,为下文品读屏的诗意打下铺垫;针对他们不喜欢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枯燥乏味,我通过向百度百科投稿词条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事物的特点训练他们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简单说明文的写作能力;针对这篇文章的特点(语言具有较强的文艺性)通过课文与自己创作的词条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体味课文是如何在传播知识之外还表现屏风的文化内涵。我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从《说“屏”》中体会到作者如何在屏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结合自己的写作,在说明对象中融入个人情感经历,生动地说明事物。所以在学生习作上,我选取了介绍你喜爱的一种小吃,使学生能将所学应用于写作。
|
|
  说屏教案_汇文_刘薇_2010-11-24.doc 点击下载.. |
|
相关评论
|
点击数:2135
评论数:160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19 18:13:46
|
字数两百字写词条那个环节是不是时间太久了?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0 14:18:54
|
200字词条快半节课了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0 17:36:57
|
为“屏”编一则词条,要求字数200字左右,对学生要求太高了,也耗时耗力。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1 7:40:37
|
教学过程突出了重点,课堂层次性很强。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1 7:38:00
|
字数两百字写词条那个环节是不是时间太久了?也耗时耗力。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1 9:18:12
|
就算空半节课写词条,我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写出来,不是什么样的学生都能很好地配合老师的。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1 11:28:31
|
为“屏”编一则词条,要求字数200字左右,对学生要求高些了吧,且耗时耗力。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1 13:51:03
|
对于农村的中学生,说一定词条为什么都不懂呢!何况是写,写,也许花上一节课也不一定写得出来,或许只一两个人写出来吧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7:44:02
|
“屏”这一物件对农村孩子来说显得陌生。用编写词条的方式是可以吸引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屏”,为“屏”编一则词条, 可能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对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更是显得目标有些高,有难度,不易完成。但对学生而言,该课堂教学方法值得提倡和学习。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8:07:49
|
通过向百度百科投稿词条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环节设计的很好。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9:00:41
|
本课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12:43:06
|
我们学校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刘老师一节课怎么上了四十五分钟呢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12:51:48
|
刘老师的课堂评价符合新课堂新评价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1 19:34:15
|
教师注重能力的培养,可见平时授课时的练习量,次数都不少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2 11:36:05
|
这节课构思很好。编写词条这块耗时,学生不一定都能很好的筛选信息。在说明对象中融入个人情感体验,用文本与学生写的词条进行比较。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2 12:32:15
|
有效课堂是相对全体学生还是大部分学生?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2 10:08:36
|
用编写词条的方式是可以吸引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屏”。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2 10:19:14
|
本节课可见教师的匠心独运。可能北京学生能够做到,就一般课堂来说:目标有些高,不易完成。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2 12:34:05
|
一节值得学习的好课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2 12:21:40
|
示例,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值得借鉴。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2 17:14:47
|
教案不仅是对教科书的阐述、充实与提高,而且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师在撰写教案时首先要吃透教材,其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教材,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社会生活是否能顺利掌握教学重点、难点。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2 17:27:10
|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请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评价技能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有哪些?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2 19:44:23
|
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关系很大。要穿越时空的话需要课件。可农村中学不具备硬件。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2 19:44:25
|
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关系很大。要穿越时空的话需要课件。可农村中学不具备硬件。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2 20:30:54
|
扎实而严谨,但如果我是学生,我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因为太多的设计都是这样的框架.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2 19:51:25
|
我支持文中观点: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力求以读悟写,以读促写。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3 7:50:48
|
为“屏”编一则词条,要求字数200字左右,对学生要求太高了,也耗时耗力,不适合农村的中学生。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3 6:26:17
|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悟”字,成了这堂课的关键所在。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3 10:04:25
|
这堂课,可以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素质教育的曾正体现。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3 15:57:40
|
本教学设计以点带面,很好的用教材教给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但对我们农村的孩子有难度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3 13:14:59
|
《屏》这篇说明文我在教学时,只是按照大纲的要求来定内容,与案例比较,觉得案例教法新颖,尤其是作业,对我触动很大。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3 13:20:53
|
为屏编写词条,对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方法值得提倡。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3 16:05:57
|
这节课的设计堪称大手笔,既充分挖掘了教材,又针对了学情,培养了学生,启发很大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3 20:48:06
|
真是专家的课啊!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3 23:57:35
|
本节课可见教师的匠心独运。用编写词条的方式是可以吸引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屏”。为“屏”编一则词条,对我们农村的孩子有难度,可要求字数100字左右。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3 23:01:23
|
字数两百字写词条那个环节时间太久了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3 23:08:52
|
学生在学《说屏》这课中,通过“悟”,更好的理解了课文。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6:54:21
|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6:56:19
|
岛屿设计精彩,直扣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知道本堂课的重点所在。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6:59:11
|
撰写百度词条的环节设计的巧妙,便于学生抓“屏"这一事物的主要特征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6:59:14
|
撰写百度词条的环节设计的巧妙,便于学生抓“屏"这一事物的主要特征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7:44:29
|
“屏”这一物件对农村孩子来说显得陌生。用编写词条的方式是可以吸引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屏”,为“屏”编一则词条, 可能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对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更是显得目标有些高,有难度,不易完成。但对学生而言,该课堂教学方法值得提倡和学习。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3 20:18:47
|
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8:27:01
|
的确,对于农村学生根本不能对“屏”形成具体的思维,为屏编一则词条,确实难度很大。还得根据学生制定呀,不过说法指导方面确有一定借鉴。谢谢!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15:17:45
|
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大家风范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14:36:55
|
课堂教学方法值得提倡和学习。教无定法,选择适合自己的。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15:36:00
|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15:42:44
|
刊名: 《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 (语文教育)(英语教育)ISSN: 1005-6351 CN:
42-1356/G4 现用刊名: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 曾用刊名:语数外学习(高考数学) 创刊时
间:1985 全文上中国知网 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 联系人:刘编辑 电话:15927148250 QQ
:1733954862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17:59:10
|
通过这堂课可以看出该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是一堂非常优秀的语文课。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21:47:31
|
词条如在课堂完成好像太费时,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课外呢,学生又不是人人都这么自觉。这堂课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22:24:45
|
也许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就在这吧,不是简单的文字阅读,而是体会蕴藏其中的文化内涵,只是这儿提到的古筝演奏曲《汉宫秋月》《韩熙载夜宴图》《牡丹亭》《游园惊梦》对于农村的孩子都太陌生了,所以还是得因材施教,不过作最后的作业:向大家介绍你喜爱的一种小吃,请用富有情趣的文字写出这种小吃的文化韵味,很不错,我想我的学生应该很喜欢吧。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22:32:10
|
一堂有效课堂我觉得关键看老师的教学行为怎样?刘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行为对学生有效学习很有用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4 22:34:49
|
我觉得这堂课教学任务是不是有点多?个人意见不合理之处请指教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8:15:57
|
看完设计后,我感觉眼前一亮,一个字“美”,对老师把握教材的能力,深厚的基本功由衷的佩服。整节课学生学习起来应该很轻松吧!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8:17:55
|
这堂课设计得相当完美,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这难度太大了。平常要他们写记叙性的文章就发愁,何况要写说明性的词条,而且农村的学生的整体素质没有北京的好。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8:07:14
|
学习目标明确,但是要想个个落实,确实有点难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8:29:38
|
做到了抓住重点学习、分析、体会,也就是使文章的教学有了抓手,并很好地完成了对抓手的突破,打破了原来教学的面面俱到,学生却不知所云。值得我们学习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8:38:40
|
课堂内容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很好。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9:02:11
|
值得学习的好课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9:06:06
|
不以说明文的要素为学习重点,却又时时对学生进行说明文的练习,很值得推荐的一节课。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9:07:02
|
认真学习优秀教学设计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9:13:00
|
学习目标很明确,但是编写词条的环节学生有难度。环节设计层层推进,目标合理。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9:25:06
|
说明文的课堂设计出新,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9:32:59
|
该教师教学功底深厚,但是学生要完成上述任务也非易事。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10:15:48
|
对于“屏”这一事物,也可先让有条件的学生查一下,在课堂上简单介绍,先让同学们有一个总体印象。不过刘老师的这节课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学习的地方.学以致用,在学习本篇文章理解作者的情感的同时如何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写作,感悟\提高;课前通过古曲与古诗把学生引入古典文化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学习说明文的枯燥无味!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9:10:11
|
课程很流畅,充实,就是学生能完成任务吗?有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
刘玉华
发表评论于:2012-7-25 9:36:23
|
一堂有文学味的课,体现了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深厚底蕴,我们应向这些优秀教师学习。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9:12:05
|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课前精心的设计为有效课堂提供了有了的保障。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9:22:54
|
教学环节的设计值得学习,不过,词条环节时间有些长。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9:31:15
|
个人觉得有些孩子不能完成本节课的目标。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9:31:46
|
有效课堂是相对全体学生还是大部分学生?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9:32:23
|
“屏”这一物件对农村孩子来说显得陌生。用编写词条的方式是可以吸引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屏”,为“屏”编一则词条, 可能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对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更是显得目标有些高,有难度,不易完成。但对学生而言,该课堂教学方法值得提倡和学习。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9:42:59
|
可不可以登录啊?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10:05:23
|
教学设计内容充实,但整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也很高,若学生素质达不到,则课堂教学很难展开。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11:46:58
|
掌握知识容易,品味情感较难。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11:51:12
|
该设计思路值得借鉴,先分析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再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设计有效教案。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11:28:51
|
写的很好啊。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还是很大,但是在农村学校中的学生还是较难哦。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11:30:34
|
导入阶段通过古曲、古画、古诗导入,借古通今,为学生识屏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识屏的欲望。科学性、逻辑性强,很值得学习。第二阶段整体感知,词条写作,没有一定水准的学生是完不成的。北京的学生可能适用,而对于农村的学生可以说是可望也不可及。农村条件差,无电脑,有电脑只打游戏,根本没词条的概念。就是有词条概念,20分钟能写好词条吗?更何况还要交流、点评、修改。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11:41:39
|
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出,一堂好课,就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动口叙述,动脑思维,动眼观察,动耳倾听。该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很值得借鉴。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12:28:48
|
词条的字数可以灵活掌控,时间也可以灵活掌握,学法而不是照搬。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15:06:05
|
巧妙的教学设计,变枯燥为生动,这堂课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很有帮助。确实对于我们这里的学生的来说,可能很难达到,不过,我们可以深入学习,灵活运用,关键在于得法啊。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17:37:29
|
学方法,别找搬,在学生实际上有所提高就行。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17:42:49
|
刘老师的课堂的确生动高效。我们得好好学习,细细品味。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18:02:00
|
以游客之名发的帖应该算数吧?我见有老师用自己姓名发的帖。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18:11:15
|
针对农村孩子来说,课堂上,抓住特点写个三四百字的说明即可,不然,是否会影响整堂课的目标完成呢?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18:13:34
|
针对农村孩子来说,课堂上,抓住特点写个三四百字的说明即可,不然,是否会影响整堂课的目标完成呢?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15:22:51
|
学生编教学词条字数是否太多,可能占用时间太多?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5 20:41:04
|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6 11:34:31
|
该堂课的教学设计很好,但是学生可能很少会配合好整堂课,要求有点高,属于理论水平。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6 10:59:11
|
课堂生动高效,值得好好学习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6 13:59:50
|
我自己上这课时设计了一个活动:自己设计屏风。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6 17:13:31
|
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这是目的和重点。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6 17:14:16
|
学会在说明对象中融入个人情感体验,生动地说明事物,目标选得到位。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6 16:22:28
|
开始富有诗情画意氛围的营造激发了学生兴趣,且学生能力强,特别是写词条这一环节体现出了学生的能力。老师文学底蕴深厚,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6 17:15:06
|
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学生感悟力。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8 16:06:18
|
有效课堂要体现感悟,创新、探究合作、反思!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8 18:31:20
|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关于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以及怎样阅读和写作说明文,这应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本文而言学生知道什么是“屏”?以及作者对“屏”之情感如何?这个不应该是教学之重点。
写“词条”部分应该有写法指导为好。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8 20:31:52
|
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屏文化”,并由此感悟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8 19:59:27
|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好,他能将学生不太熟悉的说明文设计的充满趣味性,很有新意,同时在他的教学设计中也体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7 9:35:14
|
学生的理解与自己的生活阅历有关,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不一样。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7 9:40:28
|
多媒体的应用恰到好处,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7 9:37:00
|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200字的词条有些困难,可降低要求。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7 9:43:46
|
真正体现了新课改啊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7 9:38:30
|
课堂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7 10:25:27
|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200字的词条有些困难,可降低要求。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7 10:28:50
|
说明文的教学:首先要获取哪些有效信息,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征?其次学生应达到一个什样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情如何?时间如何分配?在上课前应该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不然真的完不成预设的任务。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7 10:46:54
|
设计本身很不错,确实值得借鉴,可是就我们这些地方而言,只能是望洋兴叹啊!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7 20:02:12
|
这节课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及能调到学生的兴趣,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课堂生动活泼。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7 10:33:13
|
目标太高,农村中学生确难完成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7 15:06:24
|
古诗、古画、古乐导入课文增添兴趣,拓展了视野。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7 15:08:49
|
课堂环节紧凑,安排得体重点突出。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7 15:13:08
|
通过对比阅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7 20:23:31
|
课堂教学方法值得提倡和学习。教无定法,选择适合自己的。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8 14:14:42
|
本课的教学设计非常合理,不仅让学生认识了“屏”,而且还把知识迁移到课外,用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所学去写一种喜欢的小吃,很好的想法。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8 21:44:22
|
我觉得刘老师的课设计非常合理,从音乐开始,把我们带入艺术的天堂,又让我们领略古画,再次把我们带入美境,在这样的气氛烘托下,开始学习,真是一种享受,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然后开始对新课的学习,刘老师我教学思路清晰,真正体现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质。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9 8:08:40
|
艺术性给予我们的是享受,更重要的是在熏陶中的引导,提取主流价值。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9 9:40:36
|
这堂教学课从设计到组织教学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等真正体现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质。妙!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9 10:36:40
|
这节教学设计非常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要下很大功夫呀。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9 13:54:42
|
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给课堂增色很多!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9 16:14:21
|
采用悟文——体味情感,美读——读出情感,勤笔——写出情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学会在说明对象中融入个人情感体验,生动地说明事物。这样的设想非常好!具体操作有望专家学者多多指导!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9 15:38:28
|
比较阅读教学很值得提倡!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29 15:39:55
|
拓展教学很重要!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30 9:32:49
|
优秀的教学方案值得借鉴!比较阅读和课外阅读对学生来说是这节课的亮点.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30 7:12:09
|
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对象,有取舍地选择运用才行。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30 11:09:07
|
字数两百字写词条那个环节时间太久了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30 11:24:18
|
以课本为依据来编写“说明文”,是学写说明文的一种好方法。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31 10:04:49
|
这位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可这样上课在农村适合吗?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1 8:34:59
|
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准备很充分。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1 9:49:21
|
上课容易,真正上好每节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31 12:54:53
|
古典乐曲配之以对屏的介绍,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31 19:31:56
|
岛屿设计精彩,直扣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很强。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31 19:32:54
|
学生习作很有难度,学生能做好吗?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30 14:45:24
|
通过向百度百科投稿词条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种好方法,值得借鉴。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30 15:42:20
|
这位老师不仅会备课,更会备学生。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概括说明对象;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说明文也要注入作者的情感,注入情感的文章才有生命!反观我上这篇文章时,只是按照教学常规上完就是,把一些说明文的知识强行灌入学生的大脑。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30 16:30:10
|
刘老师注重课堂的高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将一篇说明文上成充满美感的课,令人赏心悦目。备受启发。谢谢!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7-31 6:12:08
|
上好一节课,需要课前下许多的功夫。取得课堂的高效,就应该像这位老师一样针对学生的特质,做好课堂预设。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2 9:18:54
|
教案设计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2 14:32:00
|
很精彩~要多多学习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2 17:14:51
|
刘老师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课下下了许多功夫。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2 21:42:43
|
课前导入,情景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3 10:44:21
|
编词条的创意对我启发很大。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2 18:13:59
|
师生活动再加强更好。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3 10:46:16
|
刘老师的课堂,有效利用多媒体,并让学生编词条的方法,很完美。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4 15:50:58
|
教师能很好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图文并茂,很完美。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4 8:30:31
|
这节教学设计很有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值得借鉴。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5 19:58:01
|
刘老师的课堂教法,对我启发很大。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8 18:52:52
|
课前导入,情景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12 10:34:49
|
一改说明文教学的风格,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在比较阅读中深挖文化内涵,很好。词条的创意,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都值得借鉴。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14 11:39:41
|
联系实际生活,拓展延伸非常好。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13 16:10:40
|
上好一节课不易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15 17:15:42
|
采用悟文——体味情感,美读——读出情感,勤笔——写出情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学会在说明对象中融入个人情感体验,生动地说明事物。这样的设想非常好!具体操作有望专家学者多多指导!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15 9:45:13
|
教师在备课中充分利用媒体,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15 17:11:29
|
一改说明文教学的风格,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在比较阅读中深挖文化内涵,很好。词条的创意,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都值得借鉴。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15 17:13:56
|
这位老师不仅会备课,更会备学生。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概括说明对象;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说明文也要注入作者的情感,注入情感的文章才有生命!反观我上这篇文章时,只是按照教学常规上完就是,把一些说明文的知识强行灌入学生的大脑。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15 17:14:29
|
这位老师不仅会备课,更会备学生。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概括说明对象;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说明文也要注入作者的情感,注入情感的文章才有生命!反观我上这篇文章时,只是按照教学常规上完就是,把一些说明文的知识强行灌入学生的大脑。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19 14:58:40
|
课文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学生借鉴写作方法,最终写出自己的东西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28 8:02:41
|
你的教学审计很新颖且实用,值得我学习!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2-8-30 21:46:05
|
值得学习
|
游客
发表评论于:2013-7-23 19:40:24
|
他的构思还是很棒的,想法也是不错的。可以借助学生编写词条来了解和把握全文。但是在农村学校电脑很少,更谈不上去百度了。因此词条的编写比较困难,可行性不是很高。
|
陈怡佳
发表评论于:2017-12-5 17:23:21
|
本教学设计以点带面,很好的用教材教给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但对我们农村的孩子有难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