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全方位地、系统、科学地设计教学“空白”,从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留下“空白”,可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学习,并学有所获。
一、导入留“空当”
上课伊始,教师两三分钟的导入语犹如打开殿堂的大门,诱导学生竞相登堂入室,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精神状态。此时须留“空当”。就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和语言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知、理解新语言材料的意义、用法及作用,理解具体情境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例如,教学“确定位置”的句型Where is it?和表示位置关系的on, in, under和near等介词构成的短语时,教师可在课前不引起学生注意的情况下,有意识地留出“空当”,将自己的书、钢笔、铅笔等“丢”(即“藏”)在讲桌上边、下边、里边、旁边。上课一开始,教师故意发出教学指令,要求学生打开书跟读,教师假装找不到自己的书,自然而然地发问:Where is my book?Where is it?(伴有相应的体态语)此情此景,学生定会理解教师所讲英语的含义,即“我的书在哪里?它在哪?”而且还非常想用英语说出教师的书所在的位置。于是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进行各种猜测,说出那些物品可能在的地方,即:in/on/under/near your desk或in/on/under/near your bag(学生可能用汉语说)。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学生自觉地进入交际角色,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地进行替换练习。留“空当”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入境”。“入境”才能“生趣”,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讲授留“空隙”
讲授语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表达形式,约占整堂课的1/3时间。它是教师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介绍教材有关情况和资料,对教材分析归纳所使用的教学语言。此中须留“空隙”。以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既容纳了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内容,同时又涉及社会、道德和情感等人文科学的范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留“空隙”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留“空隙”即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思维的多向性要求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内容、思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应通过对教材的多角度审视,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留“空隙”即鼓励质疑和探索。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善教者,不但要善于答疑,还要善于激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对一些问题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有的学生对句子He spent very little time at school, perhaps no more than a year中的no more than为何不用not more than提出质疑时,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善于观察的精神,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验证其质疑的合理性。这样做,学生质疑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教师应具有善于创造性地驾驭教材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对于那些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探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并加以引导,纠正其错误观点。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质疑,培养他们积极思维与善于思维的创新精神。
三、提问留“空余”
学问,学问,关键在“问”。问是深入的阶梯、长进的桥梁、觉悟的契机。提问要留“空余”,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本方式,它可以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疏通思考的渠道,提供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设悬置疑,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启迪他们去认识问题,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之中。例如,在讲授旅游日记时,作者记下了自己的见闻,但未直接表述自己对人们毁林开荒的看法和评论。
四、点拨留“空间”
教学不能只交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要点拨学生的思路。点拨的方式有引向纵深;增设台阶,变换角度;联系已知,对照比较;纠谬正误等。点拨留“空间”,即交给学生去穿越“空间”,填充“空间”的方法。例如,学生反映如何解决英语听力有困难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缺乏英语语言环境中练习听力,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听音意识。听音意识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抓住机会,处处留心去听,对听力的提高会大有好处。“处处留心皆学问”,尽管我们身处说中文的环境,每天接触的几乎是中文;尽管我们身处农村,没有更多与国际交往的机会,但是,当今媒体繁多,电视中的英语新闻报告,原版的英语电影,还有英语广播、录音录像资料等,无处不传播着英语信息。这一切为我们的听力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学生应强迫自己养成一种习惯,即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干什么,一听到英语马上注意去听,不管能否听懂总要去听。今天听懂几个词,明天再听懂几个词,后天可能就能听懂一个句子。如果长期坚持,听力必定大有提高,特别是对语音的感觉会大大增强。一句话,只要做有心人,便能培养“听音”意识,提高“听音”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余留一些必要的“空白”,给学生以体味的余地,就会大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高。